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,輻射無處不在。
(一)輻射的分類
按照輻射作用于物質時所產生的效應不同,將輻射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兩類。
(1)電離輻射:包括宇宙射線、X射線、來自放射性物質的輻射。
(2)非電離輻射:包括紫外線、熱輻射、無線電波、微波。
(二)電離輻射
電離輻射是能使受作用物質發生電離現象的輻射,即波長小于100 nm的電磁輻射。
1.特征
電離輻射特點:波長短、頻率高、能量高。
電離能力:決定于射線(粒子或波)攜帶的能量,而不是射線的數量。
2.種類
(1)α射線:高速帶電粒子,帶正電,電離能力強,質量較大,穿透能力差,對人體內組織破壞能力較大。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幾厘米,只要一張紙或健康的皮膚就能擋住??稍斐伞皟日丈洹保ㄕ丈鋪碜赃M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)危害。
(2)β射線:高速帶電粒子,帶電輕粒子(電子),電離能力比α射線弱,穿透能力比α射線強,在空氣中可穿行幾米遠,容易被鋁箔、有機玻璃等材料吸收??稍斐伞皟日丈洹焙汀巴庹丈洹保ㄕ丈鋪碜泽w外)危害。
(3)X射線、γ射線:統稱光子,不帶電粒子,波長短,穿透力極強,需用混凝土、鉛等阻擋。主要造成“外照射”危害。
3.來源
(1)自然界天然輻射:太陽、宇宙射線、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(鈾、釷、釙等)、地下溢出的氡。
(2)人造輻射:醫用設備、核反應堆及其輔助設施、放射性廢物、無損檢測等。
4.應用
專門從事生產、使用及研究電離輻射工作的,稱為放射工作人員。
與放射有關的職業有:核工業系統的和原料勘探、開采、冶煉與精加工,核燃料及反應堆的生產、使用及研究;農業的照射培育新品種,蔬菜水果保鮮,糧食貯存;醫藥的X射線透視、照相診斷、放射性核素對人體臟器測定,對腫瘤的照射治療等;工業部門的各種加速器、射線發生器及電子顯微鏡、電子速焊機、彩電顯像管、高壓電子管等。
(三)電離輻射的危害及防護
1.危害
人體受照射的劑量超過一定限度,會受到危害。危害程度取決于電離輻射的種類、劑量、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。
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,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,幾乎所有器官、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,其中以神經系統、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。
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可分為急性放射損傷、慢性放射性損傷:
(1)急性放射損傷:短時間內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,可引起機體的急性損傷,平時見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療病人。
(2)慢性放射性損傷: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,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,如皮膚損傷、造血障礙,白細胞減少、生育力受損等。過量的輻射還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畸形。
2.防護三原則
(1)時間防護:不論何種照射,人體受照累計劑量的大小與受照時間成正比。接觸射線時間越長,放射危害越嚴重。盡量縮短從事放射性工作時間,以達到減少受照劑量的目的。
(2)距離防護:某處的輻射劑量率與距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,與放射源的距離越大,該處的劑量率越小。所以在工作中要盡量遠離放射源。來達到防護目的。
(3)屏蔽防護:在人與放射源之間設置一道防護屏障。因為射線穿過原子序數大的物質,會被吸收很多,這樣達到人身體部分的輻射劑量就減弱了。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鉛、鋼筋水泥、鉛玻璃等。